新质生产力何以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源动力”?

2024-03-11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主编 点击:

  中新网上海3月7日电 题:新质生产力何以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源动力”?

  记者 樊中华

  上海黄浦江边,曾经的“远东第一电厂”杨树浦电厂的煤灰仓如今“头顶”太阳能光伏板傲然伫立,通过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为周边公共设施提供源源不绝的绿色电力;在长宁区,一条条“智慧工业链”自此“出发”,延伸至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上海黑湖科技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助力2.5万余家企业实现“智造转型”。在百年豫园,数字人转动司南,开启龙年元宵元宇宙灯会,游客通过AR体验虚拟与现实交融的绚烂“山海经”奇观,短短几天,数字科技带动豫园商圈客流逾400万人次,拉动消费数千万元。

  这只是上海以数实融合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冰山一角”。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增长17.2%。“新质生产力”成为挈引上海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强引擎”。

  2023年9月,东方明珠与上海航天打造的太空舱是全国首个“航天+元宇宙”的线下沉浸体验场馆。东方明珠供图

2023年9月,东方明珠与上海航天打造的太空舱是全国首个“航天+元宇宙”的线下沉浸体验场馆。东方明珠供图

  数实深融释放“新质势能”

  近年来,上海一端加速链接前沿科技研发,一端构建具有梯度性、承接性的产业发展路径,在数实深度融合下不断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势能。

  “上海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高级副院长丁国杰分析,上海目前已形成了“(2+2)+(3+6)+(4+5)”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大先导产业无论在产业链完整度、龙头企业聚集度还是在创新成果产出量上都处于全国前列;未来产业已于16个细分领域布局了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一批闪耀的“未来之星”。

  这意味着数实融合的新质生产力已在上海的产业发展路线中牢牢扎根,渐成枝繁叶茂之势。

  在制造领域,上海累计建成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3家、示范工厂19家、优秀场景111个,培育“工赋链主”2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34个。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已建成的智能工厂中,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在信息消费领域,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信息服务零售额除2022年因疫情影响外,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占据全国33%的网络游戏市场,40%的在线中长视频市场,60%的金融信息服务市场,70%的O2O生活服务市场,90%的网络文学市场。

  新质生产力强劲的动能使“面向明天”的未来产业也充满了发展底气。仅浦东新区,即目标到2030年,未来产业达到3000亿元左右规模,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出的机器人。 记者 汤彦俊摄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出的机器人。 记者 汤彦俊摄

  政策给养聚焦“硬核引领”

  2023年,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一飞冲天,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鸣笛远航,上海再次因为“硬核制造”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引导前沿科技脱虚向实,不断向“硬核”产业迈进始终是上海近年来的发展“关键词”。针对科技发展与产业布局的每个领域、环节和阶段,上海都在第一时间通过政策予以正向引导,助使产业健康落地。

  例如2020年4月,上海率先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此后三年间,先后发布“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白皮书”和产业地图,指导和规范产业健康发展。今年1月起实施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则针对当前痛难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目标要求下,从梯度培育数字经济经营主体、集聚激发产业活力的创新要素等六方面再次“刷新”在线新经济内涵,“升级”政策引领力度。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我们 | 网上招聘 | 内容投诉 | 媒体发稿 | 滚动播报 | 联系电话:00852-97962311 | 邮箱:20510162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