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信用研究会召开第三届会员大会 暨第六届“诚信上海”信用创新论坛在沪举办

2024-06-15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主编 点击: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14日电(许婧)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市信用研究会第三届会员大会暨第六届“诚信上海”信用创新论坛7日在上海市社联召开。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上海市信用研究会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洪玫作的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章程草案;审议并通过了上海市信用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熊琼作的第二届监事工作报告、换届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监事,在随后举行的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学会领导班子:洪玫任会长,刘海龙、茆训诚、李宏、熊琼、倪中新、张陈果任副会长,袁象任秘书长。会议由上海市信用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茆训诚主持。

  新任会长洪玫在就职讲话中对上一届理事会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表示研究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和研究会的同仁们一道,努力为广大会员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做好为会员服务、为政府服务和为社会服务工作。使上海市信用研究会的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新的进展。

  上海市社联学会管理处处长梁玉国表示,希望研究会不断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提高会员的凝聚力,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扎实推进学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推进信用学术研究和交流。

  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社会推进处处长袁豋全在致辞中指出,一直以来上海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全市中心工作为牵引,从信用支撑城市治理和政府监管、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把社会信用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市以信用制度标准建设、信用数据基础和应用创新等关键环节,着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聚焦信用法规制度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改上海市信用条例;不断创新信用监管机制、实行差异化分类监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融资信用服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处长郁能文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信用的内涵、信用理念、信用法规制度、信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信用监管手段、信用风险防控方法等开展了专题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上海城市发展能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拓展信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要持续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推动信用经济实践,让信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充沛的动能。要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类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信用基础性、前瞻性、实用性研究,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

  上海市信用研究会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洪玫教授表示,“诚信上海”信用创新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第六届“诚信上海”信用创新论坛将邀请政府、高校、社会机构、企业信用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重点围绕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展开研讨。从信用支撑城市治理和政府监管创新、信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完善信用制度赋能营商环境优化、信用服务企业融资创新与风险防控和政府债务的信用约束以及信用监管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扎实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若干重点和热点问题思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研究员做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定位、进展、挑战与对策”的主旨演讲。他指出要加快推动社会信用立法,出台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机制;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开展“信易贷”专项产品试点;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畅通政府违约失信投诉渠道,全面健全政务信用记录,探索建立政务诚信监测评估机制;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和失信联合惩戒;探索重点人群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便民惠企。全面推广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田侃研究员做了“政府信用监管的基础性作用和创新方向”的主旨演讲。他阐述了信用监管的制度逻辑与运行机制、信用监管的国际主流模式、发挥政府信用监管基础性作用的路径。提出要完善法律法规等监管制度、建立全面的信用信息系统、加大现代科技在信用监管中的应用、强化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从数字技术赋能信用监管和信用监管常态化体制机制提出政府信用监管的创新方向。包括:建立健全数字化信用监管制度;利用数字技术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推进数字化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和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用评估与预测。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我们 | 网上招聘 | 内容投诉 | 媒体发稿 | 滚动播报 | 联系电话:00852-97962311 | 邮箱:20510162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