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中传女生遇害,到天津爆炸事件,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痛感惋惜。面对亲朋发生此类突发事件,我们应如何帮助他们调适内心?同时,将对自己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分析: 要有安全警戒线
当“中传女生遇害”事件曝出后,还接连发生了数起女生遇袭遇害的事件,年轻女性的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如何规避类似的大学生突发事件呢?心理专家表示,大学生要强化安全意识,现代社会中,安全意识不是降低社交频率,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是在人际交往、协同中有警戒线意识。哪些行为危险系数较高,心中要有数,一旦有人试图突破底线,脑子里的警灯一定要亮起来。有了意识,还需要安全技术,用自我保护措施和手段,震慑歹徒,防患于未然;或者在侵害发生时尽可能地保护自己。
中日医院心理科李医生表示,女生的安全既需“自保”,也需“自重”。所谓的“自重”,在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要自我珍重,珍惜自身的生命安全,不去偏僻危险的地方,不接触不三不四的人;二是要自我尊重,不为了外界的诱惑失去自我;不穿太过暴露性感的衣服等等。
现在一些年轻女性在“自重”方面确实还有所欠缺,很难抵制外界的诱惑,容易上当受骗,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女生的安全,既需要社会治安状况的好转,也需要女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同时需要她们多点“自重意识”。
心理急救时机要拿捏
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大家心里都会感到难受。一般来说,事件发生当中或事件刚刚发生之后,是心理急救的绝佳时机,中日医院心理科李医生表示,有时候也可能是几天或几周后,心理急救的效果反而更好,这要根据事件持续的时间与严重程度来决定。
尽管心理危机干预包括聆听受助者的倾诉,但它不强求人们分析所经历的事情,也不要求人们对发生的事件、时间重新整理。怎样与身处困境中的人良好沟通,需要极大技巧。遭遇危机事件的人通常会感到心烦、焦虑,有的人会自责、内疚,保持冷静、表示理解,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到安全、尊重、理解以及恰当的关怀。
建议: 不要勉强回忆经历
李医生表示:“倾听讲述会带来很大的支持,但我们应注意,不要勉强任何人回忆他们经历了什么,有的人可能不愿意谈论发生了什么、处于什么处境,此时安静地陪着就很好,或者给予他们一些实际需要帮助的东西,如一杯水、一些食物等。不要说太多的话,允许沉默。”
李医生建议,出现突发事件后,大家应不传播不真实没有来源的消息。流言的传播不仅带来恐慌,会给社会和经济秩序造成影响。另外,不要传播伤亡人员的伤口、遗体的照片,不传播不仅是对死伤者的尊重,也是避免大众恐慌、恐惧的做法。
减少接触负性事件频率
看带有暴力、血腥成分的新闻现场图片会快速唤醒强烈的负性情绪,包括恐惧、不安、焦虑、悲伤等;这种低落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所以请不要在图片上停留太久。
专家提醒:如果你有小朋友,尽量减少让他们看到这些画面,只需要让他们了解事件本身,因为这些视觉冲击对小朋友的伤害可能更大。另外,要少刷朋友圈或者微博中的内容,长期通过间接地接触这些突发负性事件也会对你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果你有朋友有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史,尤其需要提醒他这一点。不要抱着猎奇的心态到事件现场或探访受害者,如果关心不适当,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
■相关链接
恰当言行包括
尽量找安静的地方交谈,把外界的干扰降到最低;尊重他人隐私;依据年龄、性别和文化因素,靠近对方但保持适当的距离;让他们知道你在聆听,比如点头;保持耐心和平静;提供真实信息;用简单的方法让对方了解信息;理解体会对方的感受,比如对失去家园、失去爱人者说,“我真抱歉,我可以想象你很悲伤”;对他们的力量和自助行为表示肯定;允许沉默。
不当言行包括
不要迫使他人讲述遭遇;不可打断或催促对方讲述遭遇;不确定是否合适的时候不要触碰对方;不要对他们已做或未做的事情,以及感受做出判断,如“你能活下来应该感到幸运”等;不要编造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不要告诉他们他人的经历;不要谈论自己的烦恼;不要给予虚假的保证;不要试图表现你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交谈中不要用贬义言辞。信报记者 郑颖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