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中国正文

法治宣传深入千家万户 全市96%以上市民接受普法教育

2016-06-22 来源: 责任编辑: 点击:

南昌新闻网讯 法治是规范经济运行、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方式,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建设法治南昌、文明南昌、平安南昌为中心,积极创新普法手段、拓展普法阵地,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全面完成了“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5月26日,我市荣获“六五”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称号,是江西省唯一被确定为全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的设区市。

法制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

在东湖区的法治科普安全宣教中心,那里设有法治宣教厅、地震科普厅、交通安全厅、消防安全厅、多媒体演播厅和安全生活厅等多个展厅;中心采取图文并茂、遥控模型、亲身体验和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法治科普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场所,搭建了全区科普宣传的综合平台。

6月7日上午,记者在法治宣教厅看到,来自南昌市邮政路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中前来普及法律方面的知识。学生刘捷告诉记者,通过讲解员的讲解,让他了解了如何识破骗局的技巧,也明白了在学校如何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课间不要追跑打闹,以免发生事故。在校外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避免不法分子对自己造成伤害。”

记者了解到,东湖区法治科普安全宣教中心自2009年成立开放以来,已接待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10万多次,举办防灾减灾知识讲座500多场。该中心还向参观者免费赠送法制宣传画册,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教育形式,成为了广大市民学习法律法规、开展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的首选之地。

据东湖区法治科普安全宣教中心主任万春介绍,今后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生的普法力度,提高同学们自身的防范意识,同时,将自己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带回家中,告诉自己的父母。通过这种方式,小手牵大手,带动整个家庭、整个社会法律知识的普及。

抓住重点人群普法 推动普法中心下移

6月7日晚上7点,东湖区永溪村委会会议室内人头攒动,数十位本地村民坐在一起,聆听了一场特殊的讲课——农民工“法治夜校”讲座。

“法治夜校”吸引了辖区农民工的积极参与,来自丰城市的农民工王海生便是其中之一。王海生常年在昌务工,前不久,他就遭遇了一起老板恶意欠薪的情况,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王海生只能吃了暗亏。而在“法治夜校”课堂上,王海生学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现在的他不光懂得了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利,还动员身边的人学习法律。

加强对农民工的普法教育是我市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缩影。近年来,我市抓住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五类人”为重点普法对象,积极推动普法重心下移,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不断提升,取得明显效果。

据了解,全市有96%以上的公民普遍接受法制教育,98%以上的县区、部门和基层单位达到依法治理工作目标,96%以上的行政村、社区达到“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标准。与此同时,我市已建成了9个法治主题公园(广场),让市民在休闲、娱乐、健身的同时,还能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领导干部、公务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日益增强,基层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拓宽普法渠道 实现普法工作“互联网+”新模式

为进一步全方位、多渠道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适应现代化信息发展的新趋势,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快捷、影响力大的优势,先后开设了“南昌市手机普法报”、“南昌普法”微博、“南昌普法”微信公众号、“南昌司法行政网”,通过构建手机彩信、微博、微信、普法网站四位一体及优势互补的立体化宣传网络,使普法工作融入群众的生活,实现了普法工作的“互联网+”新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普法渠道,扩大了普法受众群体覆盖面。

截至目前,“南昌市手机普法报”已发送普法手机彩信500余万条;“南昌普法”微博已发布各类法治宣传信息400余条;“南昌普法”微信公众号推送普法微信40余期;“南昌司法行政网”发布法治信息300余条,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利用互联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可以突破传统普法形式的局限性,实现宣传教育效果最大化

市司法局副局长、市普法办副主任邹智敏表示,下一步全市将继续创新普法宣传模式,拓展普法宣传阵地,全力建设法治南昌,为“七五”普法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抓领导干部这个少数关键、抓青少年这个重点、抓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这个特殊的群体、抓进城务工人员,尤其是涉法重点人群的普法工作,使得我们‘七五’普法的突破更上一层楼。”(肖宁盛 记者 潘奕)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我们 | 网上招聘 | 内容投诉 | 媒体发稿 | 滚动播报 | 联系电话:00852-97962311 | 邮箱:20510162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