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专场。 刘晓 摄
中新网上海9月20日电 (刘晓)首个体细胞克隆猴、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国际波长最短的回声型自由电子激光……这批上海成果,实现了多个全球“首创”。9月20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专场。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党委书记徐枫在会上介绍了十年来上海科技创新事业的进展成效。
徐枫认为,十年来,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在实力、体制改革和全球影响力三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上海的科技创新综合水平已经迈入全球主要创新型城市前列。
据了解,十年间上海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679.4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819.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3.31%增长到4.21%,2021年,上海在世界科技创新集群中排名第八。
体制改革方面,上海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形成以“科创22条”为总领、科改“25条”为主线、科创中心建设条例为基本保障、各重点领域改革及其配套政策协同实施的创新政策体系。
因此,上海科技全球影响力获得显著提升。据徐枫介绍,一方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G60科创走廊、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集聚了众多国内外创新资源,上海正日益成为全球极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与投资热土之一;另一方面,上海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国际科研合作与联合研究日益活跃,加快酝酿实施一批大科学计划与工程,打造了一批国际创新交流的“大舞台”,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所长石谦认为,在自身进步、全国贡献、全球影响三个维度上,都反映出上海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整体性的变化。
从自身进步维度来看,上海正朝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快速迈进。上海科创中心指数从2012年的109分,增长到了2021年的380分。上海不仅研发投入处于全球前列水平,同期科研成果产出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从588.52亿元提高到2761.2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从4311家提高到了超过2万家,增速显著高于研发投入,反映出上海整体创新效率的提升和创新生态的优化。
从全国贡献维度来看,上海是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先锋力量。十八大以来,上海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等都位居全国前列,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不断涌现。据石谦介绍,2021年上海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期刊发表论文107篇,占全国比重达到29.8%。
同时,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持续提升,加快辐射全国、带动长三角,2021年上海向长三角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84.82亿元,比2012年的32.55亿元提高了10倍以上。
从全球影响维度来看,石谦认为,上海已迈入全球重要科创城市的行列。
他指出,在2021年各个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榜单上,上海都处于8-15名的位次。外资研发中心数量和外籍人才数量的增长,说明上海正成为科技人才向往的“理想之城”。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