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招办访谈实录

2016-07-17 来源: 责任编辑: 点击: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姚华儿 

  主持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考生心目中的“三经”之一,请您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贵校的基本情况?

  阮老师: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全国供销总社省部共建、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体的公办高职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79年的浙江供销学校和创办于1984年的浙江省供销社职工学院。学院坐落在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占地575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3亿元;纸质图书69万册;学院现有在校生9100余人,教职工500多人,30%以上专任教师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学院传承“厚德崇商”的校训,弘扬“浙商文化”,坚持“德能并举、商学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浙商新人。

  主持人:“强化人文素质”、 “强化职业技能”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能展开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阮老师:

  强化人文素质

  依据“强化人文素质”的要求,我院建设了以浙商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学生素质培养体系。面向全体学生,以“六个一”为载体实施浙商文化教育,深化“浙商文化”省级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其中,我院编写出版的校本教材《浙商文化教程》,被省委宣传部推荐为我省党政干部读本。各专业还开设具有各自特色的人文类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强化职业技能

  依据“强化职业技能”的要求,我院明确了专业课程必须同行业企业共同建设的原则;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要按明确就业岗位、分析岗位能力、规划专业课程等三个基本步骤进行。同时,为了强化职业技能,在制度安排上,还全面实施了课赛融通、课证融通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鼓励学生获取各类技能证书。规定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名次,或者获取相关技能证书,可以抵相应课程学分。每年举办国家级、省级、院级各类技能比赛50余次。近三年来,我院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41项,省级以上奖励300多项。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

  依据“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基于创新创业意识、能力与素质教育、实习与实训教育、实战与孵化教育相结合的全链条式的“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深化“政、校、企、社”四方联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构建“项目抚育、政策扶持、创业辅导、苗圃孵化、社会扶持、示范辐射”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多方参与、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开创具有高职经管类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

  主持人:贵校在帮助学生就业方面有哪些措施? 

  阮老师:我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快乐学业、满意就业、努力创业”为导向,近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8%左右。

  我院不仅荣

  我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快乐学业、满意就业、努力创业”为导向,近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8%左右。我院不仅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而且已连续4年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组织的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近几年,我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转变理念。过去我们学生管理是“严字当头,爱在其中”,现在是“爱字当头,严在其中”,过去管得很严,如果还是用过去的办法来管理97后肯定不行。只有体现对学生的关爱,才能使学生觉得快乐。但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该严的地方还是要严的,比如实行“无手机课堂”。

  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力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改变填鸭式的满堂灌。

  三是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来寻找快乐。每个人都有梦想,大学让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他们就会快乐,每个人都有潜能,当学生发现自己原来还有自己没发现的潜能时,他们会更快乐。比如有的学生期望专升本,我们就为学生提供专升本的辅导;比如有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我们就尽量给学生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同时还提供跨专业学习的机会;有的学生今后想创业,我们建立了创业教育师资团队,提供了创业孵化基地;另外还设立了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各类技能比赛给每个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等。

  主要措施:

  一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二是强化与政府合作、与行业合作、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政府人力资源部门的优势是我院就业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如每年举办的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分别与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就业局、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政府部门合作,通过这些部门引进优质的就业岗位。在与行业、企业合作方面也很有特色。现已与中国企业500强的浙江省兴合集团等25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就业。

  三是实行专项补助,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毕业生的就业补助和奖励,补助和奖励的最高额度为1.5万元。

  四是强化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完善了“助资”、“助知”、“助志”相结合的阳光助推工程,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应届贫困生在8月底前能找到第一份工作。

  主持人:有时候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能进不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学校在转专业方面的政策是怎样的?

  阮老师:学院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因此,近几年来,转专业的政策越来越松,可以说想转的学生大部分能转成功。我院转专业一般是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末申请。

  另外,我院还有各色各样的订单班,可以变相转专业。如我院的市场营销(农资营销)订单班,面向全校大一学生选拔,原本录取(被调剂)在相对“冷门”专业的学生,入选该订单班后不仅顺理成章地转成了市场营销专业,同时毕业后的工作也有了保障,可谓两全其美。

  主持人:很多考生都非常关心进入高职学习后有没有专升本的机会,贵校近几年专升本的情况如何?

  阮老师:专升本的情况确实是考生及考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考入我院的考生中,不少是上了本科线的,他们不仅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强烈的继续深造的愿望。应该说,目前专升本的渠道是畅通的,只要想升,机会非常多。从总体来看,我院每年专升本不仅比例高,而且层次也高。2016年上线人数359名,比上一年增加87名,再创新高,其中2/3以上学生考进了一本或者二本院校的专业,其中浙江财经大学15人、浙江工商大学37人、浙江理工大学11人,另外还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

  主持人:今年贵校的招生有什么变化或新的政策,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阮老师:2016年招生计划3254名,面向12个省招生。今年我院的招生计划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新增两种招生模式。提前招生,今年成为浙江省第二批四年制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院校,与浙江农林大学联合培养四年制本科,招生专业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技术)。

  第二,新增两个新专业,农村经营管理、茶艺与茶叶营销。

  我院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都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从前瞻性的角度去培养一些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新增两个省份招生,内蒙古20名,重庆8名。

  另外,今年没有中外合作的招生专业。

  主持人:请您谈谈今年招生政策有什么变化?

  阮老师:2016年我院招生计划3254名,面向12个省招生。今年我院的招生计划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新增两种招生模式。一是,启动高职提前招生,5月底已完成录取工作。二是,我院被列入浙江省四年制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院校,与浙江农林大学联合培养,招生专业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技术),面向中职考生计算机类和药学类,招生计划50名。

  第二,新增两个新专业,农村经营管理、茶艺与茶叶营销。

  农村经营管理,以服务区域农业经济和供销社系统行业发展为目标,重点培养具有农村市场调研、农产品连锁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中小企业(合作社)管理、创新创业等能力和素质,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胜任各类涉农企业、门店的运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是在原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方向)基础上成立的新专业。本专业依托供销社系统优势和现代农村流通领域,重点培养现代农业经营过程中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与各地供销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新田园等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

  茶艺与茶叶营销,培养具有敬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从事茶艺表演及茶文化传播、茶叶经营与管理、茶叶品质控制等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旨在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技能型人才,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兼结合师资团队,学生历年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8项,为全国高职院校培养茶艺教师100余人。毕业生单位主要分布在浙江发达地区,如浙江茶叶集团、杭州和厚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茶讯》)等。

  第三,新增两个省份招生,内蒙古20名,重庆8名。

  主持人:请告知学校招办的联系方式?

  阮老师:招生咨询:0571-85126932、86929796、85128623、86929838

  招生主页:

  微信公众号: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zjjmzs)

  8月3~8日期间,我院在10个地区参加招生现场咨询会。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我们 | 网上招聘 | 内容投诉 | 媒体发稿 | 滚动播报 | 联系电话:00852-97962311 | 邮箱:20510162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