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祝颐
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与辽宁省海城市近日对一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考题与一家教育培训学校考前提供的模拟题大面积雷同。据考生爆料,在此次考试综合卷的140道考题中,有110道与模拟题完全一致。有关方面对此展开调查。出题责任人已停职调查,1700多名考生将重新考试。(12月13日《京华时报》)
在“一岗难求”的当下,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海城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大量照抄另一地区的考试试卷,而教育培训机构“刚好”又做了这套“模拟题”。世间竟有如此巧合之事,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虽说考生举报后,命题人被停职调查,考生将重新考试。但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经过如此折腾,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考生的负担,也给人留下考试不严谨的印象,伤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公信力。
更值得追问的是,这仅仅是命题人员违规操作,命题技术含量太低,还是为某些特定群体量身定做考题呢?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的初步调查显示,人才评价处的具体工作人员在命题组卷过程中违反操作流程,疏忽大意,过多采用了在辽宁省西丰县同类考试中已经使用过的试题;而在试题的审校环节,因软件系统发生故障,改由人工审核,没有辨别出试题出现大面积重复。就好比视频监控选择性“失灵”一样,考试软件系统怎么偏偏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呢?政府部门把事关广大考生前途、命运与政府公信力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视作儿戏,实在令人失望。
尽管报道说,辽宁省就业人才服务局人才评价处无偿承担了这次命题任务。但是无偿就是不负责任的理由吗?在大数据年代,命题人以其他地区事业单位考试试卷作为命题参考,并非不可理解。但是,试题资源浩如烟海,命题人浏览网络,搜索关键词,多参考几套试卷,然后把试卷改头换面。即使偶或有几题与其他试卷雷同,也断然不会引发质疑。谁也不会说这是一份不合格的试卷。问题是,命题人偏偏兔子吃窝边草,专门克隆临近地区刚刚考过且海城当地教育培训机构刚刚做过的试卷,岂不是自砸招牌?命题如此缺乏技术含量,怎么对得起广大精心备考的考生?
事实上,地方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内定人选早已不是新闻。机关事业单位俨然成了权力的家属后院。浙江平阳县电大校长“一对一“招聘儿子;海口市秀英区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对象只限于该区副科级以上干部的配偶和子女;广东省直属监狱单位的面试名单下写满领导备注。就业潜规则不胜枚举。量身定做试题,不过比这些赤裸裸的内定人选更隐蔽一些罢了。
因此,在我看来,试题雷同事件仅仅是命题人违规操作,还有另有隐情?一方面需要人事部门自证清白,另一方面需要上级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查清事实真相,给广大公众一个交代。更为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修补制度漏洞,维护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公信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一方面要求考试组织者加强试题命题、审核、保密、考试环节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提醒相关部门创新命题制度设计,跳出既定条条框框,提高命题质量。
从根本上讲,为了维护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公信,需要创新制度设计,严格问责制度,给脱缰的权力套上法律制度笼头。在萝卜招聘“潜规则”一时难以彻底打破的语境下,把机关事业单位招考流程向社会和盘托出,自觉接受社会公开监督,给舆论监督营造宽松的环境也十分重要。只有多管齐下,制度执行有力,才有望砸破人事暗箱,把事业单位用人扳回公平轨道。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