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盯上电商 一网店被连续举报5次

2016-07-21 来源: 责任编辑: 点击:

  新《广告法》施行以来,不少店主因为广告极限用语问题遭遇顾客退货索赔,最近,我市一些电商企业就被“职业打假人”盯上了。

  遇上职业打假

  一网店被连续举报5次

  “今年上半年,我们收到9封企业广告涉嫌违法的举报信,其中我区一家电商企业被连续举报5次。” 延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名负责人说,这些实名举报信多为外地“职业打假人”所写。近来,他们紧盯我市一些电商企业,一旦发现企业广告有违规嫌疑,便申请索赔或进行举报。

  “职业打假人”是一群熟悉法律法规,以发现假冒伪劣为目标,以知假买假索赔为目的的群体。“凭借多年处理消费投诉的经验,从举报信的格式和用语中就能判定举报人的身份是不是‘职业打假人’。”这名负责人介绍,“相比普通消费者,‘职业打假人’表现得过于专业。”

  这些“职业打假人”不仅掌握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还保留了充足的证据。在近期的一个案例中,一名打假人在网上购买了一副我市某电商企业售卖的一次性手套,该打假人认为商家宣传的“最优惠”违反广告法,遂拍下了购买商品的全过程,还对网站广告进行截图,把视频和图片证据一起发到工商部门进行投诉。

  广告用语要小心

  乱用“最”字可罚20万

  “历史最低价”、“全网首发”、“最后一波来袭”……打开网店,你是不是经常见到这样的广告宣传语?殊不知,有时因违反广告法,一字之误,便会给企业带来20万的罚款。最近,位于市区马坑路的一家电商公司就“摊上了事”。

  今年4月份,河北省一“职业打假人”购买了这家公司销售的一款定型发胶。因公司网页广告语中宣称这款发胶是“创造发型最理想的定型产品”,这位消费者以这种绝对用语式的广告宣传违反了新《广告法》为由,向延平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投诉举报,要求对这家电商企业处罚20万元,并赔偿自己因购物、投诉产生的误工费等5500元。

  “如果举报情况属实,企业确实违反广告法,我们将坚决查处。”延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说,新广告法对广告违法行为处罚力度非常严厉,乱用广告词可能会被罚20万,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朱领军 廖晨星 余世照

  提醒

  “我们收到的举报信几乎都是关于企业广告违规的。”延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广告监管股股长介绍,大量企业尤其是网上初创型经营者不了解新《广告法》,惯性使用“最顶独极首”等极限用语,因而被屡屡索赔。

  电商企业在商品包装或宣传页面上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违法?

  首先,商家不要在商品包装或宣传页面上使用绝对化的语言或表示用语,包括与“最”“一”有关的词语,如:最优、最佳、最好、最后一波、第一、唯一、独一无二等。其次,商家要加强自身审查,正视问题,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最大可能地做到无懈可击,不给“职业打假人”“找茬”的机会。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我们 | 网上招聘 | 内容投诉 | 媒体发稿 | 滚动播报 | 联系电话:00852-97962311 | 邮箱:20510162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