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正文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各院校校长推荐书籍一览

2016-07-06 来源: 责任编辑: 点击:

  《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

  推荐人: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推荐理由:集中围绕大众媒体的一系列案例分析组织起来的。每个案例都蕴意深远,每个案例都揭示出现代传播实践方面的某种变迁,这些变迁共同改变了我们文化的运行方式。我们会发现普通民众如何把媒体掌握在自己手中,又如何在响应大众媒体生产营销的内容产品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引人注目,同时又接触了解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这里新媒体和旧媒体相互碰撞、草根媒体和公司化大媒体相互交织、媒体制作人和媒体消费者的权力相互作用,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前所未有、无法预测的方式进行的。

  《乌合之众》

  推荐人:蒋亚平

  人民网创始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

  推荐理由:在有关社会学的经典著作中,法国学者古斯塔夫o勒庞写于一百多年前的《乌合之众》,对于处于变革时代的大众心理和群众情绪,有着独特的分析。他认为现在"千真万确进入一个群体时代",但同时又对人是理性动物这个命题充满怀疑。在他看来,"大众民主"和独裁专制之间,有着特别密切的关联。这是一个在当代中国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的话题。此书简洁犀利,超越左右,于今人思索,当有裨益。

  《人类之网》

  推荐人:吴飞

  浙江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推荐理由: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在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就有所体现。不过这本书这深刻地揭示了这一主题,揭示了人类世界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的。麦克尔尼尔父子用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分析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基本脉络,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他们在这本书里面解释指出,人类彼此之间形成的各种社会交往网络, 以及基于这些交往网络所建构的组织和交往规则,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变化和发展。虽然是一本历史性的著作,但对我们了解人类文明间的问题与机会,掌推各种不同的社会网络的节点,进而为我们把握当今各种国际重大事务的处理方案,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报业转型新战略》

  推荐人: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推荐理由:当下写报业转型的论文和著作越来越多,此书是作为传媒研究者陈国权所写的一本涉及转型的著作。陈国权认为报纸不会消亡,有些会死去,有些会涅槃重生。他认为报纸与其他新媒体都属于不同的媒介形态,不可能用一种媒介形态来拯救另一种形态。他提出的破解之策是进行平台再造,并要区分赢利平台和影响力平台。尽管有些观点与业界时髦潮流未必吻合,但对转型迷茫中的业界来说有些观点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传媒专业的学生也不妨了解一下这些观点,以拓展对媒体转型的看法的视野。

  《公众舆论》

  推荐人: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推荐理由:此书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 全景式的描述,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它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推荐人:董天策

  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推荐理由: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在传播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不同新闻理念的冲突性文本。既对新闻界面对的新的传播环境有所回应,也对新闻界传统的基本问题(如真实性、客观性问题)在新的传播背景下有更进一步的阐发。总体上显示出一种乐观的判断和积极的姿态。新闻是什么?应当怎样做新闻?应当坚持什么样的新闻理想和职业信心?读此书,将大有收获。

  《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

  推荐人:赵丽芳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推荐理由:本书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核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全球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最重娶的议题。学生们可以从中获取整体性的历史视野,从而有可能超越具象对中国的传媒进行审视和思考。

  《追寻失去的传统》

  《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一种读法》

  《文人的底气:百年中国言论史剪影》

  推荐人:张晓锋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推荐理由:傅国涌先生所著的"百年中国言论史"系列虽只是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或典型报刊的短篇集成,但作者却以充满激情的笔墨、有血有肉的史实、散而不乱的结构,描绘了近代我国新闻传播史上一幅幅壮美的抗争画卷,展示了大批仁人志士的正气、志气、骨气和底气,也反映了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的精神品格。可谓言近意远,发人深省。新闻学子不妨作为新闻史的补充读物,学会看天气,善于接地气,心中有正气。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我们 | 网上招聘 | 内容投诉 | 媒体发稿 | 滚动播报 | 联系电话:00852-97962311 | 邮箱:20510162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