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下,有一片浩淼水面,那是已有52年历史的密云水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里是首都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
密云县的党员干部说,只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才能实现“保水、富民、强县”。
在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
密云县委书记汪先永来到不老屯镇学各庄村调研,刚下车就被村党支部书记付晓英“将了一军”。“保护这盆净水是我们密云人的责任,可村民要生活,要致富,怎么办?”
如何在保护水源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密云通过调研,决定通过政策扶持、对口帮扶、劳动力转移等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汪先永介绍,密云建立了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六护”长效机制,开发了1.1万个生态公益性就业岗位。目前,密云县林木覆盖率达到66%。2011年,密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924元。今年6月底,密云县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区、旗)党委”称号。
好经验往往来自于基层
在溪翁庄镇石墙沟村的财务会议上,工作人员一笔一笔宣读村里上季度的财务收支票据,村民代表坐在下面,对有疑问的收支当场提问,村党支部书记和会计站在台上,一一作答。很快,密云县总结了石墙沟村的经验,在全县推广村级财务逐笔公开工作。
“下基层需要真交流,面对面才能心连心。”密云县的领导干部说,好的经验往往创新于基层,深入基层就能发现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愿意怎么样、群众希望怎么办。
在密云,这种发源于基层的经验不少。今年7月,在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公布表彰的全国百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中,密云县榜上有名。
机关与村党组织结对帮扶
在太师屯镇的太师庄村,炎炎烈日下,一群看上去就和当地农民不一样的人正在忙碌,有的在玉米田里指导农户投放赤眼蜂防治病虫害;有的在指导菜农做好蔬菜坐果后的管理。村民王仙说:“县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是我们的‘城里亲戚’。”
从2009年开始,密云县开展城乡党组织党员“双结对”活动。全县共有136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扶困难群众17668人。
密云县农业服务中心与共有445户的太师庄村结成了帮扶对子。2009年村里的人均年收入9230元,2011年增长到14844元。
目前,密云县引导党组织党员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合作社进入市场,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和超市实现对接。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