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中国正文

2015,巴彦淖尔十大新闻

2016-01-22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法治中国 点击:

  过去的一年,对于巴彦淖尔的发展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十二五”收官之年的最后冲刺,想要发展,想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我们只能在砥砺前行中寻找答案。一年中,我们打赢了一场改变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攻坚之战,保持了干事创业的好势头;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道路宽敞、绿地优美、街道整洁,各项服务文明热情;我们绘就了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巴彦淖尔新的发展蓝图……

  认真翻看这份沉甸甸的答卷,让我们对未知的明天充满了希望。2016,我们从容前行。

自治区观摩检查组在我市观摩

  1、我市“十个全覆盖”工程获自治区观摩检查组充分肯定

  2015年10月14日~1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深入我市观摩检查“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与农牧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10月14日至16日,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深入前旗、五原、中旗和磴口50多个嘎查村,就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进行现场观摩检查。我市按照旧村整治型、中心村集聚型、旅游观光型、城郊吸纳型等多种模式,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工程建设,不仅使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而且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真诚拥护和积极配合,受到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是农牧民的福祉工程,也是锻炼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本领的“大熔炉”。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过程中,近2.5万名干部深入农村牧区和农牧民一起为规划细思量、为发展精打算,赢得了群众的“点赞”。今年,全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共投资45亿元,完成了1753个村庄施工任务,正在建设1213个,占到总数的69%。

“迎庆创城”动员大会

  2、我市全面推进“迎庆创城”

  2015年3月20日,市委政府召开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环保模范城、双拥模范城各项工作深入推进。

  3月20日,市委政府召开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全市自上而下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各地各部门明确目标,认领任务,创城工作迅速有序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心城区从背街小巷的改路、改水、改厕入手,实施巷道硬化工程,配套垃圾转运、绿化、亮化工程,已有3万多户10万多人受益;农村牧区借助“十个全覆盖”工程契机,开展“五堆”清理,推进村庄整治,全市已有40多个村庄实行规范化垃圾处理。有关部门修订文明创建办法,推进文明单位“六个一”建设,开展文明单位嘎查村“一对一”帮扶活动;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大行动和“干净人家、精巴媳妇”、“好公婆”评选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创建的引领作用;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诚信红黑榜”;推进文明旅游法治化,制作发放旅游宣传书签11万份、张贴画5000张。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3、市委三届十一次全委会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

  2015年12月1日~2日,市委三届十一次全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就了未来五年巴彦淖尔发展的宏伟蓝图。

  12月1日至2日,市委三届十一次全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十三五”规划建议对“五个基地”的提法进行了调整完善,提出新的五个基地建设任务,提出了打造自治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和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对于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巴彦淖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鸿雁》筹拍启动仪式

  4、电视剧《鸿雁》筹拍工作启动

  2015年12月23日,我市又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鸿雁》举行筹拍启动仪式。

  12月23日,大型电视连续剧《鸿雁》在临河举行了筹拍启动仪式。这是继《我叫王土地》之后打造的又一部展现巴彦淖尔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

  《鸿雁》根据乌拉特蒙古族第一位抗日女英雄、国民革命军女中将——奇俊峰带领乌拉特蒙古族人民团结抗日、保家卫国的历史故事改编而成,将于2016年4月开机,在前旗、中旗和五原进行实地拍摄,计划投资3000万元,预计在2017年4月完成播出发行工作。电视剧《鸿雁》取材于巴彦淖尔历史上真实的人、真实的事件,进而提炼、升华为一部艺术作品,拍摄过程中将饱满地呈现河套地域文化特色、乡村美景和民俗风情,它可以让更多的观众通过荧幕认识、了解巴彦淖尔。电视剧《鸿雁》的拍摄也是我市文化与产业的一次深度融合,是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对接,对于提高巴彦淖尔地区知名度,进一步繁荣我市文化事业,切实增强地区文化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5、河套节水改造工程完工

  总投资6.5亿元的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年可节水0.8亿立方米。

  2015年12月,总投资6.5亿元的国家重大水利项目——2015年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完工。项目的建成年可为河套灌区节约用水0.8亿立方米以上,同步解决部分农田的灌溉和其他地方工业用水的问题,并有效保护两岸百姓和附近包兰铁路的安全。另外,配合管理、农艺等综合节水措施,河套灌区年用水量已由过去的52亿立方米降低到目前的47亿立方米左右。从1998年开始,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7.1亿元,完成渠道防渗衬砌410公里,渠沟道整治3500公里,骨干建筑物更新改造3495座,综合效益显著。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2提高到0.48,年工程节水近3亿方。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严重病险建筑物及渠道“卡脖子”工程基本得到解决,全灌区骨干渠沟道完好率由44.7%提高到目前的61.3%,骨干建筑物完好率由53%提高到目前的75%。

  6、临河区完成700多条背街小巷改造

  临河区完成700多条背街小巷改造,116座公厕实现旱改水,惠及10万居民。

  一条条改造后的街巷平坦干净、绿树成荫。天气晴好的时候,会有三两个老大爷在路边下上一盘棋,或者会是三五个老大娘围坐在一起,悠闲地聊着各自家里的大事小情,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临河区实施街巷改造后,居民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

  2015年,临河区把街巷硬化改造作为“迎庆创城”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对城区城郊的700多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背街小巷出行难、道路环境差的现状。工程涉及城区11个办事处和城郊曙光、城关2个乡镇以及临河农场共计10多万人,覆盖面积达55平方公里。同时,这些街巷还配套实施了排水管网、路灯安装、绿化美化、垃圾转运站建设、临时建筑拆除等工程,并将116座旱厕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实现了路畅、水通、灯明、街绿的目标,改善了城区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7、我市优质农畜产品借助“互联网+”走向全国

  目前,我市从事农畜产品电子商务的企业已达1000家,网销产品涵盖羊肉、苁蓉、番茄、枸杞、面粉、香瓜等数十个农产品领域,全年农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亿元。

  2015年“双十一”期间,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全天成交金额为91.36万元,其中农副产品成交额占80%左右;出单量3045单,平均客单价达到300元。作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五原县准确把握“互联网+农业”的时代商机,利用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电商平台,围绕河套地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打通河套特产的互联网销售渠道,提高特色产品在互联网市场的出镜率、占有率和竞争力,树立全新的网络品牌,通过线上线下交易,构建了“买河套、卖全国”的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全面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借助地区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2015年,我市电子商务快速兴起发展,推广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交易平台、物流配送、资金结算等电商应用技术与实体产业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成为拉动消费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据统计,目前,我市从事农畜产品电子商务的企业已达1000家,网销产品涵盖羊肉、苁蓉、番茄、枸杞、面粉、香瓜等数十个农产品领域,全年农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5亿元。羊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累计实现交易额近亿元,五原葵花籽交易中心交易总额达到近400亿元。

中国龙舟公开赛(巴彦淖尔站)

  8、中国龙舟公开赛在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举行

  中国龙舟公开赛巴彦淖尔站比赛在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举行。

  2015年7月18日中国龙舟公开赛(巴彦淖尔站)在我市开赛。来自澳门、北京、香港和我市等地的12支高水平龙舟队在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展开激烈角逐。

  本次比赛是我市承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参赛队伍最广的龙舟赛事,并且首开国家级龙舟赛在黄河流域举办的先例。通过承办大型文体赛事,不仅展现了我市良好的城市形象,也加速推进了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以总干渠为轴心,按照“三带五区”的总体布局,打造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湿地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景区包括湿地公园、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黄河观凌塔、酒庄老镇、富强村等主要景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几千年来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和移民文化在河套地区聚集、融合、传承、积淀的历程,充分展现了河套文化兼容并蓄的独特魅力。景区已连续两年举行赛龙舟、端午诗会、放河灯、“赞家乡”书画笔会等活动,深受市民喜爱,最高单日接待人数达10余万人次。

  9、巴彦淖尔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成立

  2015年8月27日,巴彦淖尔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成立,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5万人。

  2015年8月27日,巴彦淖尔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成立。该联合会的成立,是我市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市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5万人,他们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活跃在街道、社区、公园及各类赛事现场。“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义务为弱势群体服务,社会志愿团体帮贫救困、扶弱助残,社会捐款捐助如涓涓细流温暖弱势群体……在巴彦淖尔的各个角落,妇女志愿服务队、在职党员志愿队等众多志愿者都在以一技之长奉献社会。全市人民积极争当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尚德之美随处可见。此外,我市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巴彦淖尔市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等文件,举办了青年志愿者“迎庆创城”签名誓师大会,开展了青年志愿者、“周末妈妈”、党员志愿者、文明交通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

  10、脱硫石膏改造盐碱地项目全面实施

  我市全面实施脱硫石膏改造盐碱地项目,全年完成改造面积8万亩,累计完成14.2万亩。

  2015年,我市施用磷石膏和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8万亩,全市累计面积达14.2万亩。其中:临河区5.5万亩、前旗3.6万亩、五原县3.5万亩、其他旗县1.6万亩。我市共有耕地1100万亩,其中有484万亩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轻度盐碱化耕地257万亩,中度盐碱化耕地148万亩,重度盐碱化耕地7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2015年,我市通过水利、农艺、生物、化学措施及技术配套措施的综合应用,科学有序推进盐碱地治理,计划到2020年底完成150万亩盐碱耕地治理任务,将50万亩轻度盐碱地改良为非盐渍地,80万亩中度盐碱地改造为轻度盐碱土,20万亩重度盐碱地通过改良,达到能够种植向日葵、牧草、造林等耐盐植物的目标。如果将484万亩盐碱化耕地彻底改良为优质耕地,10年之内将累计增加粮食产量约53亿斤、农民收入约63亿元,可为我市及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刘小倩朱智鸿/文)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关于我们 | 网上招聘 | 内容投诉 | 媒体发稿 | 滚动播报 | 联系电话:00852-97962311 | 邮箱:20510162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