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打破常规“手势” 上海如何做强“五型经济”?
中新社上海1月25日电 (记者 缪璐)做强做优“五型经济”,被上海提到了新高度。正在此间召开的上海两会上,“五型经济”不仅首次被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5日上海政协专门召开“做强做优‘五型经济’,打造‘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专题会议,邀请各领域委员建言献策。
随着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业态越来越呈现出深度融合的特征,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在此背景下,上海提出发展“五型经济”的战略,即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
“十四五”期间上海意欲打破“常规手势和思维定式”,跳出行业“框框”,超越传统“二三产”之分,量身定制一批精准扶持政策,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五型经济”集聚区。
24日召开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龚正对“五型经济”做进一步解读。龚正指出,发展创新型经济,关键是人才,加快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发展服务型经济,关键是品牌,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发展总部型经济,关键是头部企业,加快落实“总部增能”计划;发展开放型经济,关键是通道,加快推进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流量型经济,关键是平台,加快打造传统线下流量平台和新型线上流量平台。
纵观世界顶级城市的发展经验和变化趋势,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高能级创新注入的内核,以及总部高度集中、流量高频汇聚、深度融入全球的特性,是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是构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上海要深度融入全球合作竞争的格局,必然应当以此为方向。
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指出,建设“五型经济”,要把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头部企业作为着力点,培养上海企业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把政府管理职能的协同性改革作为落脚点,“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过去条线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五型经济’是交叉、平行的集成模式,建议需要拿出当年引进外资N个部门变成一个部门,一个牵头的方案,对‘五型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在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头部企业中,国有企业承担着重要职责。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认为,国有企业作为上海市场主体中的重要组成,需通过创新、开放、服务、要素等助推上海打造“中心节点”,成为“战略链接”。上海国企要强化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功能,要加大力度聚焦高端环节,增强产业链的掌控力,要进一步凸显创新资源集聚溢出效应,提升科技策源效能,要进一步激活存量价值空间,激发全球的配置红利。
针对建设开放型经济,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但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最新排名显示,国内外投资者对上海的信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目前上海已经拥有中国领先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各大平台在人才、技术、产品开发、市场培育等方面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在交易种类、投资者结构、市场定价的国际影响力和服务的国际化程度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赵柏基认为,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技术,不断提升上海金融服务的软实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具有创新标杆意义的全球头部企业到上海交易所上市,做强总部经济,丰富投资渠道,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为上海的发展不断引入新的流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