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简称“三万”)活动中,湖北省水利厅2011年12月21日针对该活动专门下发的《关于调整〈塘堰整治石碑〉(示样)背面碑文内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塘堰整治立碑的规格、内容都作出统一要求,引发争议。石碑背面所要求撰写的“省委省政府恤民情”、“惠民生”、“众志成城”、“民资进”、“规模空前,高潮迭起”等词语的碑文更是引发媒体热议。
22日,湖北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王煌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回应了有关质疑。
王煌表示,当初发布这个通知主要有四方面考虑:
第一,老百姓和各地方有立碑的需要。整治塘堰一直以来都是没有人去做的事情,现在在政府主导下,有单位、企业、个人愿意出钱出力牵头去做这件事,老百姓非常高兴,愿意为整治塘堰这件好事立个碑。但老百姓在自发立碑的过程中,出现了相互攀比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使用名贵石料,精雕细琢,为一个石碑花费很多钱。水利厅专门发通知希望大家不要攀比,按照要求去做。
第二,立碑是为了激发出资人的荣誉感。由于湖北塘堰众多,资金需求很大,按照“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共建”原则,我们动员了很多企业、个人出资投入到整治塘堰中来。而企业、个人在出钱做善事后,也往往希望能够为自己留个名,增强荣誉感。鉴于政府部门对于出资企业、个人并没有任何物质奖励,我们认为用立石碑的方式激励他们是无可厚非的。
第三,立石碑对于塘堰的管护是至关重要的。塘堰的治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挖塘清淤后,还需要大量的日常管护。按照通知要求,在所立石碑的正面,应该明确写着塘堰的面积、容积、大小、灌溉面积等具体数据,还要明确标注出管护责任人。这样,石碑可以说是一种公示,让村民知道出了问题应该找谁。这对于塘堰的维护、清理工作有着直接的监督作用。
第四,由于老百姓和出资人都有着立碑的想法,所以我们本着“堵不如疏”的态度,发通知规范立碑这件事。首先,通知并非强制执行,我们明确写明“参照执行、不‘一刀切'”、“结合当地实际,量力而行”等;其次,我们希望借助通知号召大家不要铺张浪费,尽量使用当地石材。如果按照通知去做,一个石碑顶多花费二三百元,相比挖塘堰每个三四万的治理费用,立石碑的费用并不大,是可以接受的。
综合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发布通知规范大家的立碑行为是有必要的,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
【网友观点】
微博用户小微子微微:“挖万塘”就得“立万碑”?这笔钱能为民谋多少实事!如此作为,实不可取!
微博用户zhaobaike:百姓诉求很多,偏偏这个要求落实得如此彻底!还是看重百姓的口碑吧,那才是不朽的。
网民陈一舟:不让老百姓掏钱的功德碑,就应该树吗?纵然是由公共财政埋单,说到底还是由全体纳税人共同承担,这不是劳民伤财又是什么?重视民生值得赞赏,但上升到“树碑立传”的高度,恐怕反衬出的不是群众的感激心理,而是有关部门过于迫切和浓烈的政绩饥渴。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